首页 > 生活 >

汶上县刘楼镇:“小网格”激活基层社会治理“大活力”

发布时间:2023-08-29 14:35:35来源:
中新网8月29日电(孙晨 李克婷)今年以来,刘楼镇以深化乡村治理为目标,把网格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“小切口”,构建“人在网中走、事在格中办”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格局,通过“多元共治”新做法,不断畅通服务群众“神经末梢”,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。

党建引领“大文章” 筑好服务“民生墙”

刘楼镇坚持系牢党建纽带,持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,探索“党建+网格”社会治理模式,深入实施“红网工程”。以党支部为基础框架,党支部书记为关键节点,村民小组为网格,创建党建引领网格化,织密党建“微网格”。

同时,整合党员活动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资源,同步推进党员干部、志愿者等队伍进驻网格,通过每日巡查反馈、每周分析研判、每月汇总总结,不定期主题活动等方式,着力激发基层网格队伍新活力,提高网格化治理人才队伍素质能力,构筑同频共振的治理新格局。

此外,建立起“网格长—专职网格员—兼职网格员—村民”四级网格治理架构,全镇共划分出基础网格236个,积极推进网格队伍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形式,定期加强对网格长和网格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,不断强化网格服务能力,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、精细化服务,开创专业化网格管理新局面。

当好矛盾“调解员” 架起邻里“和谐桥”

“多亏了小胡这几日跑前跑后耐心地调解,俺们两家才能把话说开,顺利的把宅基地的问题解决,没造成大矛盾。有困难找网格员准没错。”小坝口村村民陈宝顺感激地说道。

原来,小坝口村村民陈宝顺和刘利宝为前后邻居,因宅基地使用问题产生矛盾纠纷,积怨已久,一直没达成一致意见,两方当事人对宅基地使用权互不相让。村内网格员胡丕花得知后,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查看有关证据材料,询问知情人员地块的归属问题。之后邀约双方当事人面对面进行调解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耐心地进行劝导,经过网格员一番努力后,两方同意调解结果,重新握手言和。

据悉,刘楼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化解,充分发挥网格员群众熟、地域熟、情况熟的优势,将网格员服务管理与人民调解员纠纷化解职能精准对接、密切融合、联动互通,建立“网格+调解”社会矛盾化解新模式,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“稳定剂”。截至目前,全镇29名网格员为辖区群众解决困难诉求570件,调解矛盾纠纷20起,风险隐患排查30余次,通过汶上县“和为贵 ”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传各类工作800余条。

红色网格“微宣讲” 凝聚百姓“一条心”

穿着网格红志愿服务马甲,带着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宣讲稿和一条小板凳,“红色网格”宣讲队穿梭在农家院落,成为了刘楼镇杨庄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“这段时间,通过网格员的宣讲,了解到了不少惠民政策,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俺们村民的自身利益,现在党的政策真是一年比一年好!”刘楼镇杨庄村村民杨若林笑着说。

“我们在入户走访时通过面对面拉家常式的进行宣讲,在宣讲中不但可以拉近与村民之间的距离,还能把党的温暖送入群众家中,让群众实实在在了解党的惠民政策。自己也很有成就感。”作为刘楼镇“红色网格”宣讲队的一员,刘楼镇杨庄村网格员杨冬梅十分自豪自己的“新身份”。

据了解,刘楼镇以网格阵地为单位,依托“习语润儒乡 汶水习声”系列宣讲活动,搭建“红色网格+文明实践”宣讲平台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优化服务为核心,将政策宣讲、民主议事、建言献策等内容融为一体,创新宣讲方式,用群众听得懂、乐意听的形式,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0余次,发放宣传单页3600余张,覆盖群众达2.6万余人次。进一步做到用心、用情、用力为群众服务,把党的最新理论传播到寻常百姓当中。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